我院女法官熊苑苑在湖北省法官协会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由湖北省法官协会举办的“我与中国梦”读书征文比赛中,我院女法官熊苑苑发表的《秉先烈遗志 坚定信仰天平--读《苦难辉煌》有感》一文荣获三等奖。
附全文
秉先烈遗志,坚定信仰护天平
——读《苦难辉煌》有感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苦难辉煌》为我们奏响的是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其独特得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当20世纪的中国历史画卷在每个人面前徐徐展开的时候,是一幅让每个中国人潸然泪下而又激荡壮阔的画面:不是欢声笑语,而是八国联军炮击国门的轰隆声,是签订《马关条约》的屈辱声,是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伏笔,日本的入侵、国民党的五次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不期而遇。命途多舛的中国共产党就在这样复杂而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中涅槃而生,从巍巍井冈的那片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的不畏艰险;从八年抗战的殊死搏斗,到三年解放战争的一往无前。天不怕地不怕的共产党人们通过他们前仆后继的斗争,将自己化身灯塔,为长夜里跋涉的人们照亮前行的方向。通过近50年的不屈抗争,最终汇聚成为了1949年天安门上那一道洪亮的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为了救国与革命,有多少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共产党创始人、北大教授李大钊就义时年仅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聂耳不到23岁就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诚如书中所言,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就敢丢性命的时代。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脑中酝酿的是救亡图存的思想,胸中涌动的是革命救国的激情。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无一人追求名利,其思想和行为无不让当代的年轻人敬佩!
革命先烈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究其缘由他们只为国家复兴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却是我们党乃至整个国家真正的脊梁。正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叱咤风云的人物早已作古,但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历史却被不尽的后人运用不尽的观点,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描述下去。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然而每颗尘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少伟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无奇甚至平庸。“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守护着我们平凡无奇的伟大。
历史的烟硝早已离我们远去,留下的是革命先烈不平凡的动人事迹,感召着后来者前仆后继的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我所工作的通山县人民法院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厚重感的先进集体,她自1951年3月组建至今,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发展,目前内设职能科室23个(含6个人民法庭),在职干部职工96人,近3年年均结案2600余件。新时代的到来我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业务和司法行政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完成了全省法院系统三级专网链接,基本实现网上办案、网上办公的现代化审判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法院管理水平和办案效率,为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办公条件简陋一步一步的走向日益完善的综合审判楼,从几人一直到接近上百人,这正是一部不畏困难的辉煌奋斗史。作为该荣誉集体中的一员,坚守公平、正义就是我们不变的信仰。为了这个崇高的信仰,我们走村入户,进行法制宣传;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答疑解惑;我们挑灯夜战,撰写法律文书;我们翻山越岭,不辞辛苦送达. . . . . .2009年的震惊全市的赌球案,我们组成工作组远赴千里之外取证调查,往返于两地之间一个多月,最终使该案的几十名犯罪分子伏法;今年全国都关注的“1.10”涉黑专案,我们积极配合咸宁中院,认真履行安保和维持责任,最终使该起特大涉黑案部分犯罪嫌疑人在我院顺利开庭裁判伏法。
法官是法律的守护神,也是正义公平的象征。我们要向革命先烈一样,用理想、信念和忠诚铸成不渝的信仰,将审判事业作为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将激情与热血全部投入其中,为了将公平、公正传播于广袤大地,为了无愧于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刚正不阿,一尘不染,以法为是,以民为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良心,评断着世间的纷争,呼唤着人们的良知,为法治树起不朽的丰碑。我们也愿像革命先烈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守护这个崇高的信仰,将法的精神融入到血液中,为人民群众筑就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使每位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觉到公平正义,为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共同的复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北省通山县人民法院
民一庭 熊苑苑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