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山法院采取有效举措,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依托网络信息化平台,规范审判管理。
一是打牢物质基础。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网络载体,是建设“信息化法院”的关键。目前,我院已全面升级法院专网,实现了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及网络通信,使法院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院机关已建成2个科技法庭,6个人民法庭的科技法庭正在施工中,预计6月底可建成使用;升级了数字化审委会系统,配备了投影仪,激光打印机,操作简单的触控系统将更好的为审委会提供便利;建成了户外电子屏,可以公布开庭公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还可以同步直播庭审,轮巡庭审实况,在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正式启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执行查控系统等,升级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安检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干警执法办案;还专门招录了计算机技术人才,从技术、人员、经费等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为实施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加强庭审监督。依托数字监控系统,科技法庭的庭审活动全部实现了同步录音、录像,同步上传,使整个庭审过程可定格、可复制、可再现,有效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实时化的监督。庭审抽查不需要进入审判庭,在办公室远程操作就能知晓法官开庭时衣着不整齐、庭审程序不规范、随意打断当事人的发言等情况,针对法官在庭审中一些不太注意的“细枝末节”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庭审质量;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审限,当案件审理期限接近审限警戒线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审监庭及时发出催办短信,防止超审限案件的发生。
三是规范档案管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的引进为电子档案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通山法院将案件的受理、开庭、审结、中止、归档等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全部输入电脑,建立起电子卷宗。目前,我院组织干警对往年所有案件卷宗档案进行扫描,为每个案件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并将法院人事管理、财务装备管理、行政公文管理等多方面信息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建成全部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更好地服务审判、服务社会。
四是扩展宣传方式。为传递司法正能量,促进司法公开,修订了《调研宣传工作实施办法》,鼓励青年干警勤思考,多动笔,宣传法院工作亮点。依托“一站两微”平台(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及时与公众互动;开通手机报向两代表一委员通报法院工作情况,主动接受监督;与电视台联合推出法制宣传节目《法庭内外》,宣传方式从单调走向了丰富,从无序走向了规范。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了独特的法院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