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山口”有个约定
——大畈法庭与山口村的周二之约

2023-07-21 11:39
来源: 大畈法庭
浏览: 1025

6839fb16481172999ae242135cea7bb5_b115f80352824d8589bf0a1243fc9081~tplv-obj_traceid=202307311139527EBBE3B92DE67803AD0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NCX%2FdDLzJEULZZqJ1GPsP0ob0vk%3D.jpg

省人大代表王芳:“法官工作室的设立和乡村e法官平台的搭建,为乡镇居民的诉讼之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人民群众避免了来回奔波的辛苦,切实做到了司法为民。建议今后加大宣传,让更多群众知悉这个家门口的诉讼服务。

市人大代表,慈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夏兆龙:“刚开始,我还担心法官工作室的设立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但是这一年多来,法院工作人员坚持每周到工作室来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极大提高了群众的见法率,在全村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我们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2023年7月20日上午,在通山县人民法院大畈法庭的邀请下,代表委员们来到“山口法官工作室”,听取了工作室的设立背景、宗旨,以及诉调对接、网上缴费、网上立案等工作介绍,体验了“乡村e法官”平台“诉讼风险”、“联系法官”、“在线调解”、“互联网法庭”等 “零距离”便民服务。各位代表对通山县人民法院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法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便民利民新举措。

约定由来

慈口乡南岸的六个村庄属于库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妇女、儿童,南岸公路修通之前,老百姓去一趟法庭得坐一个多小时的船,公路修通后,渡船基本上取消了,老百姓如果想去法庭不仅得赶仅早晚各一趟的班车,还得转车,若是错过了班车,当天的事情就办不成了。

为了方便当事人,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通山法院于2022年8月在慈口乡山口村设立了“山口法官工作室”,由大畈法庭工作人员每周二到法官工作室办公,开展走访人大代表、企业、乡贤,上门立案、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活动。并利用“乡村e法官”平台为当地调解组织提供法律指导,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分析”和“在线调解”等服务,通过一屏一线一平台,法官及时“出现”在纠纷现场,让老百姓享受到“服务不打烊,便民零距离”的全天候司法服务。

诉前解纷

“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我们都尽量争取诉前调解,减轻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以最快速度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法官利用多种调解技巧,寻求利益的最佳平衡点,缓和双方对立抵触情绪,力争通过调解快速结案。

法官通过“乡村e法官”平台指导调解员调解案件

近日,郭某与孔某近十年的民间借贷纠纷在通山县慈口乡山口村“山口法官工作室”通过诉前调解,只用一天时间就得到了圆满解决。郭某与孔某系朋友,2013年,孔某因建房需要,在郭某处借款2万元,到期后却未按约定偿还借款,后又搬离了村庄,郭某多次与其联系要求还款,孔某以郭某在村中到处散播其借钱不还,损害了其声誉为由,拒不还款。了解案情后,法庭工作人员首先通过电话方式与孔某联系,进一步核实案件的基本情况,在了解到孔某拒不还款的原因后,法庭工作人员从人情往来、诚实信用、诉讼成本、法律风险等方面释法说理,孔某表示感谢郭某在其困难之际给予帮助,于当日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一次性将借款还给了郭某。

诉中止争

即使案件进入了诉讼流程,法官也从不放弃一丝调解的可能。“特别是婚姻家庭案件,往往涉及到未成年子女的养护问题,不能简单地以权威性的裁判来分清是非,而要从情理方面入手,妥善解决,减少离婚对夫妻双方以及孩子带来的伤害。”大畈法庭庭长吴丹解释道。

通过“乡村e法官”在线调解功能进行线上调解

今年6月份,大畈法庭在山口法官工作室再次收到徐某起诉朱某的离婚案件,这已是徐某第二次起诉离婚,收到案件后,法官多次做徐某工作,但徐某离婚态度坚决,表示双方绝无和好可能,朱某也表示双方已分居多年,对离婚无异议,只是现在在外务工,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到庭参加诉讼,而且如果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徐某,朱某将会一直上诉。后法官在征求孩子意见后告知徐某小孩不愿与其共同生活,从小孩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等角度进行协调,并引导双方多想想婚姻生活中的美好幸福生活,相互退让,又通过“乡村e法官”在线调解功能,让双方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沟通,最终双方同意好聚好散,共同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问题,并通过人民法院“多元调解”平台在线签署了离婚调解协议。

判后回访

“法官,你们来了,真不好意思,我们孩子的事情还劳烦你们惦记着,给你们添麻烦了。”说话的是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奶奶。前段时间,“山口法官工作室”受理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邓某作为原告起诉其母亲要求支付拖欠的抚养费3万余元,邓某母亲认为当初是因小孩父亲的过错才导致离婚,离婚后又一直不让其探望邓某,其也一直无业,且已重新组建家庭,无力支付抚养费,后经法庭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前往邓某家中进行案后回访

案结更要事了,虽然双方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了,但是法官深知邓某与其母亲之间的隔阂仍然存在,长期以往,不仅影响母女间的情感,也不利于邓某的健康成长。于是法官多次前往邓某家中及学校,与其沟通谈心,并请求老师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告知邓某父亲不得无故阻止邓某母亲行使探望权,并督促邓某母亲尽快将拖欠的抚养费支付完毕,虽人在外地,每星期也必须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邓某联系,了解其生活需求、学习情况,最终母女之情得以升温,邓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自“山口之约”活动开展以来,大畈法庭工作人员固定每周二到山口村法官工作室开展工作,接受群众咨询、调解案件、排查矛盾风险等,与老百姓逐渐达成了默契的 “约定”,慈口乡南岸六个村庄的老百姓只要有矛盾纠纷、有法律上的问题就在星期二到山口村找法官。今后,大畈法庭也将一直践行与老百姓的约定,以真心为民,以真情惠民,以司法力量守护这一方安宁。